首页/ 专题专栏 / 地名文化宣传 / 正文

赓续地名文脉留住乡愁记忆——蒲城县敬母寺村

来源: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:2024-10-16 09:14

敬母寺村原名寿昌村,相传春秋初期,张姓夫妇逃荒到此居住,繁衍建村,取名为“寿昌村”。晋朝以后,寿昌村人为了颂扬重耳孝敬亡母的高贵品德,将寿昌村名改为敬母寺村,并修建庙宇,使孝道精神代代相传,发扬光大。

相传晋献公在位期间,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,逐步博得信任,参与朝政,但骊姬仍不满足,欲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,所以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、重耳、夷吾的感情,迫使申生自杀,重耳、夷吾逃亡。

重耳逃跑出京至奉先县(今蒲城县)城东时,被其舅父胡彦、胡崔、介子推等人追上,当重耳得知其母与兄已被骊姬所害的消息后,非常悲伤。见寿昌村西南方向有一小庙,随即烧了一些纸钱,以作为对母亲与兄长的哀念、祭奠。晋献公晚年,重耳周游列国返回登基,杀了骊姬及其亲信。为母报仇雪恨后,在原祭奠烧纸的地方,兴修寺院,大摆礼仪隆重祭祀母亲,寺院大门前悬挂横匾“敬母寺院”。

唐献宗时期,有寿昌村张姓后裔在朝为官,因其母识大体被唐献宗称赞“其乃圣母也”。并赐封银两,大兴土木,将原敬母寺院重新翻修、扩建。待工程完毕,唐献宗听了汇报,为了不失传晋献公敬母寺之典故,将原寿昌村更名为“敬母寺村”沿用至今。将原“敬母寺院”改名为“圣母寺院”,并赐“圣母寺院”大匾,悬挂于寺院大门之上。

在漫长的岁月里,敬母寺村的敬母庙(寺)日益旺盛,孝道文化从此向全国各地普及、继承、发展、完善,这里被称为“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”,后人还编出了“二十四孝”,作为人们的学习榜样。

敬母寺村先后成立了老年协会、敬母寺幸福院,被评为蒲城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,县级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。